真材实料,迎四海新生;锻焊大器,书锦绣前程。8月25日至26日,材料学院迎来首届100名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外合作)的学生,同学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办学40周年之际,开启哈工大人成材逐梦的新征程。
他们是谁?材料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外合作)新生数据揭秘
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外合作),采用中外合作培养模式,中英教学。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外合作)2025级本科生共100人,其中男生75,女生25人,男女生比例3:1;他们来自全国12个省份,其中来自浙江的学生人数最多,海南、云南、河北、山东、北京5个省份学生人数也相对比较多;他们来自汉族、白族、苗族、满族、侗族、彝族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共6人;年龄最大的19岁,2005年出生,最小的17岁,2007年出生,82%的学生是2005年出生。
班主任助力,护航“材子” 成长
为强化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外合作)专业学生的培养及教育管理工作,该专业共分为3 个自然班。8 月 30 日晚,钟博、谢芳、董玉珍三位班主任分别组织召开新生班会。
答疑解惑!学院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
为增进新生家长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特色、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了解,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合力,2025 年 8 月 29 日,材料学院在M203召开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外合作)专业首届新生家长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磊主持会议,院长初冠南教授详解院校及专业情况,近百名新生家长齐聚校园,共同开启家校共育新篇章。
初冠南院长重点介绍了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作为哈工大传统优势学科,材料科学已进入ESI 全球前万分之一。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为威海校区 2025 年新增中外合作项目,与韩国汉阳大学采用 “4+0” 培养模式,中英文授课,学生可参与联合培养、短期实习等国际交流项目。
家校互联,院长书记到寝室走访新生及家长
8月29日,材料学院院长初冠南、党委书记钟博、党委副书记李磊前往8公寓,与新入学的材料拔尖班新生及家长亲切会面。在公寓内,院长书记逐一探访宿舍,与每位新生面对面交流,细致询问其适应状况、学习规划及个人愿景,他们勉励新生珍惜在哈工大的宝贵时光,勇于探索科学未知,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力争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佼佼者。同时,院长书记耐心倾听家长们的问题与建议,围绕学生培养策略、专业前景展望及学院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对话。
初遇工大!材料中外合作学子励志起航
傅明远同学
初入校园,迎面而来的不仅是海风与绿树,还有四十周年校庆的喜庆氛围:新铺的道路、翻新的教室、满心的归属感。报到那天,宿管阿姨大爷热情指引,学长学姐们忙前忙后,让人倍感温暖。家长会与学院见面会上,院长和老师介绍了材料学院的科研成果与发展蓝图,让我深切感受到这里的实力与担当。站在山海之间,我既感受到环境的宁静,也体会到肩上的责任。大学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确立目标、积累经验、追求卓越的过程。未来,我愿以坚定的信念,铭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践行总书记的贺信精神,为祖国新型材料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科伟同学
踏入哈工大的校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便在心中烙下印记。漫步在学校的教学楼中,橱窗里的科研成果与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让我对“材料是工业的骨骼”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作为新生,我既期待在课堂上探索金属、陶瓷的微观世界,也渴望在实践中触摸材料研发的温度。未来四年,我会以学长学姐为榜样,把好奇化为钻研的动力,努力在这所工科强校里,为成为能为材料领域添砖加瓦的学习者而扎实前行。
修亚轩同学
很幸运能够入选鸿鹄计划新生训练营,并提前步入神往已久的校园,路旁梧桐林立,冠缀彩饰,日蔽骄阳,夜显霓光。迎新又逢威海校区40周年的双重喜庆。让人不自觉地深入其间,湖廊相依,荷婷映草,林掩秋花,亭台隐现。通过在鸿鹄计划中认识蓬勃的哈工大同学们,激动地感受到自己将融入其中,感受自己到成为哈工大学子的幸运。通过参观校园,从沉淀哈工大百年风雨的校史馆,再回想校门口镌刻“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石,湖畔“国家安全,头等大事”的标语,以及参加鸿鹄计划时,参观学习我校校史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心肃然。思绪随黄海的潮波涌动。感动于哈工大人的家国情怀,感恩于哈工大学子们的不朽功勋,感念于哈工大先辈们的朴素伟大的创新开拓精神!我们一定不负期望,不负家国,继承哈工大人的精神与抱负,发奋学习,在总书记贺信精神引领下,再续辉煌,再谱华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