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金奖+10!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中实现新突破
作者:寇相东   审核:钟博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7月11日—7月14日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在山东科技大学举行。材料学院参赛队再次取得突破,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打破学院在该项赛事的历史纪录

此次大赛汇聚全省70 多所高校的 900 余个项目,在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展开激烈比拼。材料学院学子凭借项目在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上的突出表现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探索成果。

本届赛事校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专项汇报、团队路演汇报以及比赛现场指导,校区团委深度开展“一对一”专项辅导,组织重点项目多轮专题辅导、封闭集训和模拟路演,全面提升项目团队竞争力。


金奖项目

项目名称

炽鳞潜行——尾喷管“热固隐”一体化系统

项目成员

韩昊天、赵嘉豪、吴数点、张铭烨、王溢、张墨阳、方晓婉、初家伊、王阳坤、张增芳、任博雅、颜俊涛、郑欣怡、常曦、王祎晗

指导老师

杨亚楠冬冬高翔吴来军周光凯寇相东高鹏斌李文学王鑫宇夏龙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超音速战机在极端环境下的电磁隐身的痛点,研发出一款兼具“耐灼烧、防脱落,强吸波”为一体的尾喷管复材,彻底解决了尾喷管在极端环境下“易烧损、难附着,吸波弱”的难题。


项目名称

智隐龙翼——空天武器挂架关键材料的革新者

项目成员

王溢、孙皓原、张文宣、李越威、邱恒鑫、王然、伦安奇、邱嘉浩、张瑞泽、孙杨兆华、赵蕊、马楷泰、杨雯喧、王嘉迅、卞宇航

指导老师

黄小萧张翩翩高翔

项目简介

在尖端航空航天装备对轻量化、高性能和多功能一体化材料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该项目提出了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Cƒ/N-LAS/SiC多功能复合材料解决方案,精准瞄准了下一代飞行器武器舱/挂架等关键结构部件的严苛应用需求。通过“氮掺杂基体 + 功能填料 + 增强纤维”的三元协同设计,有望在高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更能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项目名称

凌锐科技——掌握新一代战斗机超级引擎高精智能增材核心技术

项目成员

胡继旭、罗文睿、席鑫、和子晗、庞靖迪、渠佩臻、丛子然、孙旭东、莫顺冉、姜楠、陈修凯、张浩云、陈琪、刘敏倩、李星仪

指导老师

林丹阳、宋晓国、檀财旺、周光凯、雷玉珍、王迪、卞红、胡胜鹏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新一代战斗机发动机材料服役上限低、成形精度差、接续连接难等痛点问题,研发出高性能合金粉末、能量闭环控制技术、大差异材料高强连接等方法,实现了复杂构件的高精密、高强度快速制造,对我国军事作战能力的提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项目名称

工航智材——新一代空天飞行器高精智能增材制造领航者

项目成员

席鑫、胡继旭、罗文睿、和子晗、丛子然、渠佩臻、庞靖迪、莫顺冉、孙旭东、陈琪、陈修凯、姜楠、刘敏倩、李星仪

指导老师

林丹阳、宋晓国、檀财旺、周光凯、雷玉珍、王迪、卞红、胡胜鹏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航发优材企业实现航空发动机快速高质量生产的需求,结合团队基础,攻克高温合金增材制造易开裂、无支撑成形精度差、构件接续链接难等关键痛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形成了航空发动机部分结构件的全流程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对我国航发领域产品的快速生产、迭代升级具备一定的积极影响。


项目名称

潜焊辉光——一种高质高效高精的深水激光增材修复技术

项目成员

吴笛、于梦秋、陈杰、杨浩然、王钰泽、杨雨熙、章红广、高源、严世博、李欣琪、高阳、罗文学、丁于超

指导老师

付云龙、郭宁、张欣、周光凯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深海环境修复需求,开发水下激光增材修复专用装备,适用水深增加到200米,并通过自主设计的动态抗扰结构,提升抗水流扰动能力,结合自主设计的水下原位热处理技术,实现深水环境下的高效、高质、高精的原位修复作业。

项目名称

巧焊新核—突破深海重器新一代动力核心元件焊接技术壁垒

项目成员

徐炳孝、刘裕航、王尉、孙鸣骏、王炳秋、张光文、李睿涵、杨明睿、亓蔚宁、周晓辉、陆兴、田峻、郭俊卓

指导老师

刘福运苏健晖檀财旺宋晓国冯云腾吴来军林丹阳胡胜鹏李昊岳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新一代核反应堆燃料棒材料—钼合金的焊接难题,开发出智能负压激光填丝焊接装置与技术,通过搭建焊接装置、研制镀层焊丝、创新控制算法,解决了钼铼合金“焊不上”、“低强度”、“不智能”的焊接难题,为我国核能发展及国防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项目名称

天翎驭波—空天飞行器双仿生SiC陶瓷基多功能隐身舵材革新者

项目成员

张铭烨、王阳坤、韩昊天、吴数点、郭雨欣、王溢、赵嘉豪、张增芳、李越威、伦安奇、张文宣、孙学扬、薛懿原、郑欣怡、颜俊涛

指导老师

柏跃磊杨亚楠高翔吴来军周光凯吴欣高鹏斌李文学王鑫宇夏龙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新一代空天飞行器舵板性能达不到,做不出,用不上的难题,开展了机理-技术-装备的全流程研发,开发出了多能共型的陶瓷基隐身舵板材料,通过三大核心技术,解决了空天飞行器舵板耐高温与强吸波,轻量化与高强度等性能无法兼得等难题,为我国空天飞行器装备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项目名称

轻载焊行——颠覆性焊接技术开启载运装备新纪元

项目成员

张雪妍、何腾辉、刘浩然、刘一凡、李奇戈、陈佳怡、王世嘉、韩佶虓、白杨杨、黄淦、陶启航

指导老师

苏健晖、刘福运、檀财旺、宋晓国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以载运装备轻量化为目的,搭建金属/塑料焊接设备,首次提出在金属/塑料连接界面进行机械-物理-化学三方向定向调控技术,并自主构建热适配调控机制,实现金属/塑料大差异异质材料大尺寸结构的高可靠连接。将该技术辐射至其他轻质合金与各应用领域中,可助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双碳”战略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名称

钛甲缝纫师——大型厚壁结构先进窄间隙焊接技术领创者

项目成员

孔浩宇、田蔚瑶、刘成荫、康克新、朱晨村、赵永庆、张清华、谢一帆、任惠圣、刘毅恒、陶玉洁、郭佳威、刘岳、付子涵、甄祖阳

指导老师

孙琪孙清洁刘一搏李富祥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新一代载人深潜装备厚壁承压球壳焊接难题,开展了机理-技术-装备的全流程研发,开发出了磁控电弧窄间隙焊接技术与装备,通过热源柔性控制以及智能装备集成,解决了大型厚壁结构接头缺陷易发生、接头性能差、焊接受限多等难题,为我国深海装备发展以及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项目名称

渊焊重工——基于中性渣系的新型水下湿法焊接药芯焊丝

项目成员

杨雨熙、王钰泽、王淑珍、王静雅、韩鸿雨、丁于超、薛子贤、杨浩然、赵天瑜、于沛轩、罗明洋、代沛耘、刘天

指导老师

付云龙郭宁张欣冯云腾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深水湿法焊接存在问题,新型药芯焊丝打破国外垄断,提升焊缝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97%,冲击韧性达到母材的95%,相比传统材料提升15%,缺陷率小于10%,最大应用达到300米,相比于传统材料提升5倍。实现了水下药芯焊丝的国产化替代。


银奖项目

项目名称

极护遁甲——基于多维气凝智联材料的智能多功能防护服研发

项目成员

李京澳、张增芳、吴斌、李昭扬、王淞北、徐瑞璟、周墨涵、任博雅、赵晨尧、方晓婉、田峻玮、董诗琪、张铭烨、伦安奇、赵博宇

指导老师

吕冬冬、黄小萧、高翔、周光凯、寇相东、吴欣、高鹏斌、夏龙、王鑫宇、李文学

项目简介

项目聚焦电磁辐射防护与隐身材料领域,针对传统防护服“耐用性、隐身性、湿度调节”三难矛盾,创新研发多维气凝智联电磁吸波材料。该材料以液态金属为基材,构建多异质结界面结构,结合壳聚糖-聚氨酯梯度气凝胶设计,实现-42.6dB超宽频反射损耗(2-18GHz),材料密度仅0.003g/cm³,孔隙率达94%,兼具电磁-红外双隐身性能与透湿率4200g/m²・24h的舒适体验。产品覆盖民用(核电站防护、孕妇防护、医疗放射)与军用(单兵战术装备、电子对抗)场景。



创建者:钟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