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红色景点,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月13日是哈尔滨之行的最后一天,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的“真材实料,筑梦冰城”寒假社会实践队分别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和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并瞻仰了赵一曼铜像,在参观中抒发爱国情怀。
东北烈士纪念馆坐落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馆舍是1931年建成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1933年9月,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了这座大楼,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纪念馆展出的是东北地区有影响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迹、展出文物、图片和资料1000余件,馆藏文物5000余件,图书、档案、文献、照片共30000余件,初步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东北革命文库。实践队员们走入其中,在每一段文字、每一幅照片中感受日本侵略者的罪和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精神,怀着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同学们来到赵一曼铜像处。“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奉命来东北,积极领导抗日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被捕后,赵一曼女士面对种种酷刑,坚贞不渝,宁死不屈。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于珠河县(今尚志县)小北门外英勇就义,时年三十一岁。烈士就义五十周年时,哈尔滨市人民敬铸铜像,以志千古,全体实践队成员认真肃穆地瞻仰了赵一曼女士的铜像,向烈士致敬。
人群逐渐熙攘,我们穿过熙攘来到了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防洪胜利纪念塔座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度的严冬,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15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器了坚固的百里长堤。如今这座塔现在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
在哈尔滨社会实践的三天,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百年名校哈工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卫星技术研究所,与校本部老师同学探讨了学生工作,向亲切的学长学姐们请教了大学生活的经验,并走出校园,瞻仰了哈尔滨的红色教育基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哈尔滨之行,是实践队向百年工大的致敬之旅,也让实践队的同学们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爱国、爱校,践行工大以身许国的精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